找到相关内容924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“无生法忍”之初探

    时,是以“不舍一切众生”的悲愿为方便力,而与二乘有所不同。虽然亦遍学实际、法性、毕竟、三十七道品、佛十力等,可是由于善根功德尚未具足,因此以悲愿为方便力来守护,使不令于中道证入实际,故先作是愿言:“...恶心,是故名无生忍。论者言得是忍,观一切法毕竟,断缘心心数不生,是名无生忍。(大正25、662中~下)   卷八七云:  云何名无生法忍?知诸法相常不生诸烦恼,从本已来亦常不生。(大正25、672...

    释悟耿

    |无生法忍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0739175610.html
  • 闻思修三慧与三种般若之关系

    则见如来』。高扬此实相无相的教说,尊为「不二解脱之门」。即是说:实相非非有,而在「寄言离执」的教意说,实相是顺於「」的;但不要忘却「为可度众生说是毕竟」!  有人说:实相是客观真理,非佛作亦非余...为方便』。假使离了性慧,方便也就不成其为方便了!所以,般若与方便,不一不异:般若侧重於法的体证;方便侧重於救济众生的大行,即以便宜的方法利济众生。智论这样说:『般若将入毕竟,绝诸戏论;方便将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3439691.html
  • 略述藏传佛教觉囊派之他

    格鲁派则持中观应成派“毕竟”见。其中觉囊派的见与格鲁派的见则完全对立。 三、觉囊派之建立 觉囊派的建立与他见是联系在一起的。他见的最早创始人为裕莫·木居多吉,公元12世纪初叶...“自”,加在事物上的“虚妄分别”是“他”,因此说性,只能是“他”,不能是“自”。[3]自、他是对待来说的,说世俗是自,胜义当然是他。“他”换言之就是胜义不,“胜义有”,反对“毕竟”...

    刘鹿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3743470.html
  • 印顺大师著:中观今论(4)

    毕竟,是胜义谛。从胜义空出,起无漏后得智──或名方便,对现起的一切法,知为无自性的假名,如幻如化。但此为胜义定的余力,在当时并不能亲证法性空寂,这是一般大乘学者见道的境地。不但菩萨如此,二乘中的...乃佛菩萨悟入法法空寂,法法如幻,一念圆了的圣境。即真即俗的二谛并观,是如实智所通达的,不可局限为此为胜义,彼为世俗。但在一念顿了毕竟而当下即是如幻有,依此而方便立为世俗;如幻有而毕竟,依此而方便...

    印顺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2044158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“无生法忍”之初探

    菩萨学空等三三昧,及行般若波罗蜜时,是以“不舍一切众生”的悲愿为方便力,而与二乘有所不同。虽然亦遍学实际、法性、毕竟、三十七道品、佛十力等,可是由于善根功德尚未具足,因此以悲愿为方便力来守护,使不令...  菩萨先住柔顺忍中,学无生无灭,亦非无生非无灭,离有见无见、有无见、非有非无见等。灭诸戏论得无生忍。……乃至作佛常不生恶心,是故名无生忍。论者言得是忍,观一切法毕竟,断缘心心数不生,是名无生忍。(...

    释悟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245078.html
  • 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

    摒除杂念,企图作到“一念不生”;或是了然“无常、无我、无自性、缘起、毕竟”,却不能真实地见到。除此之外,或散心思惟,或一片茫然,像迷路一般,不知如何...是牢不可破的。去了一个又换一个,没有见到当下无自性的红蓝黑白,人来人往,以及内心情感、思绪的流动,反而多了“无自性”、“缘起”、“毕竟&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749218.html
  • 不增不减

    性离烦恼而显,然在缠不染,离缠也并非新净;不因证而新得,不因不证而失去,所以也就没有增减。此究竟真理──毕竟,只是法尔如此。悟入毕竟性,离一切相,所以说: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。」   不...的破遍计所执性,都只是把不如实的谬误破除而已。同理,中观家证毕竟,唯识家的证圆成实性,也都是回复它如实的真相。这不是本有今无,落入时间前后相的「常住本体」,而是离言绝待、超越时间相、非常亦非无常的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549581.html
  • 止观禅修的要点

      「 想修学般若,契悟真实,先要对于一切是世俗假名有,自性不可得,深细抉择,而得空有无碍的坚固正见。假名有与无性,是相成不相碍的。所以说:『宛然有而毕竟毕竟而宛然有』。有极「无」自「性」的「...至毕竟空中』。又说:『慧眼都无所见』。唯识学也说:无分别的真见道,是离一切相的,从凡入圣的毕竟慧,为印度大乘学者所公认。这与末世的拟议圆融,不知重点突破的方便,不可并论!」   这当中,有几个重点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749587.html
  • 鸠摩罗什思想研究

    无我门,二法门。无我门者,五阴、十二入,十八性;十二因缘决定有法,但无有我。法门者,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性、十二因缘,从本以来无所有,毕竟(注 38 )。  梵文Pa~ncaskandha意译“五蕴...入、十八性、十二因缘但有假名,并无实我,故名“无我门”;后者认为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性、十二因缘,从本以来,一无所有,毕竟空寂,故名“法门”。罗什云:  ()有二种论:一者大乘论,说二种:众生、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254813.html
  • 杨 洪:佛教对社会的责任

    于是有了往后49年间孜孜不倦的说法,而佛弟子的社会责任,是从佛陀成道的那一刻起,就沛然地展开了。 “菩萨清凉月,常游毕竟,为偿多劫愿,浩荡赴前程。”当佛弟子从缘起的深观中体证性,看到...各种境界中,不断培养坚毅柔和的精神,历练出菩萨们自觉觉他的智慧,应当是佛弟子们深自的期许,如此才能为这社会作出的最清凉的贡献。 《般若经》云:“般若将入毕竟,绝诸戏论;般若将出毕竟...

    杨 洪 (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2573260.html